宁夏大学校训
校园风光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与路径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2日 11:19    点击:[]

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征程中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该如何抉择?历史与现实地看,不同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方略,但彼此有着共同的理路,即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取胜、集群发展、协同发展。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特色发展模式。强化学科建设特色,在学科定位、学科方向的选择与聚焦、建设资源的集中等方面,强调特色和重点,坚持扶优扶强,重点突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是一流的,但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以创造“硅谷”财富神话而闻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何以比肩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缘于其在学科发展模式上选择了重点突破的特色发展模式。“二战”后的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私立二流院校,地理位置偏僻,师资流失严重,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极为困难。面对这一困局,时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的特曼大胆地提出了“学术顶尖”的构想,决定采取特殊措施,重点发展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学科,经过重点建设,三个学科尤其是物理和电子工程学科成绩斐然。1952年,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标志着斯坦福大学进入一流大学的行列。在电子工程学科领域,特曼依靠出租学校的土地,建立高科技工业园,不仅使该地区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集散地(被人们称为“硅谷”),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收入,吸引了人才,为电子工程学教学、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科与“硅谷”一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进行学科建设的一个样板。

  二是集群发展模式。集群发展是指注重学科交叉,在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学科群,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当今科技发展不仅需要同一门类的学科之间打破壁垒和障碍,进行交流与合作,而且需要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呈现集成化的趋势。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间相互渗透,理科与工科、农医等不同门类间相互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方向、新技术与工艺以及新的理论体系,催生新的学科。闻名世界的私立大学、享有“小联合国”美誉的芝加哥大学选择了综合集群发展模式,囊括了人类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物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神学等学科专业。自建校伊始,芝加哥大学始终坚持兼收并蓄,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朝着哈珀校长的理想目标——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

  三是均衡发展模式。普林斯顿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既坚持少而精,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科间的均衡发展。不同于美国其他一流大学的是,普林斯顿大学不仅规模较小(在校生规模不过7000余人),学科也不齐全(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但这却并不妨碍甚至可能还促进了它的龙头地位。另外,普林斯顿大学非常注重保持各系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从学科专业的设置,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厘定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绝不游离于整体之外,巧妙地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持整体的平衡,维持学科发展的生态。因此,即使是一些特别热门的科研项目,社会需求量大,资金充裕,学校也不允许其无限制地发展。而对那些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滞后,较少或基本不能获得外界经费资助的学科专业,学校却进行最大限度的扶持。

  四是协同发展模式。享誉海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即“MIT”)被誉为“全球理工科大学之最”。然而MIT始终坚持理工与人文交叉、协同发展。MIT并不只有强大的理工科,而且有雄冠天下的经济学科。它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工程分院、自然科学分院和管理分院,在宇宙科学、原子科学、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和特色;还通过学科交叉、协同,充分发挥理工科对人文学科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培植与工程、科学直接相关的学科”,形成了“语言学与心理学携手并进,经济学与工业管理学紧密结合,政治学和电子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发展态势,建成了一流的建筑与规划分院、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分院。特殊的发展模式,造就了MIT与众不同的人文学科内涵,成就了其人文学科不输于其他学校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正是通过文理交叉、相互渗透、协同发展,才使得MIT的理工类学科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可学习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科组织模式。美国大学科层组织与矩阵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表现为:一方面继续保持按学科分化要求建立起来的院系科层式学科建制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建立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或组织,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如MIT除设有建筑和城市规划分院等6个学院外,还设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等44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英国大学小而全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模式表现为:坚持学校中央架构与独立的学院架构并存,其学科建设注重并强调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牛津、剑桥等大学虽实行学院制,但鼓励文理交叉。独特的学院制体制以及学科的混合为师生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研究及与其他部门加强学术联系和合作的机会。日本大学的学群、学系制,使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育、研究得以交流与协作。面向工业的“研究所”模式有利于解决综合领域的问题,在学科的划分上体现了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规律。“研究中心”模式则在“研究所”模式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上一条: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两个一流”

下一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及面临的主要矛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