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中科院院长侯建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挑战,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点任务,对两院工作和院士群体提出了新要求和殷切期望。院士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指出了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攻关要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
“要发挥两院作为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少院士表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表述印象深刻,很有共鸣。
“我们一直在考虑自立自强和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国的基础研究应该是聚焦重大问题,在重大问题后找到科学问题,解决其中的核心关键‘卡脖子’的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未来长远的发展,所以很多问题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们自己找到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建立了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的研究和技术体系。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总书记对科技攻关提出明确方向。
侯建国指出,在去年以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奋力开展科研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首次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检测技术与诊断设备研制、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科技抗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缺‘芯’状况对国家安全和高科技产业影响很大,总书记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我的感受非常深刻,觉得责任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副省长王曦介绍,大硅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预计2025年我们大硅片的月消耗量将达到千万片,过去完全依赖进口,通过这几年努力,自主制造的大硅片已经实现量产,正在努力进一步扩大规模。
“我国在电力电子关键元件与核心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显著差距。”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徐德鸿表示,做好中国电源技术及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必须牢牢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我国能源变革的重大需求,制定出对电源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重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技术瓶颈、核心元件与装备突破分阶段目标。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是能够做高质量、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伟表示,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高质量的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国家实验室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我国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使命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能源98亿吨,占世界的1/3,实现双碳目标将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重大战略科技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华集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大钊指出,CCS很可能是一个兜底技术,从现在到2060年还有四十年,还有很多新兴的减碳技术很可能出现,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一个兜底的技术,要加大这方面的研发。
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像我们做的量子保密通信,我们前期做基础研究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这些器件的自主可控问题。那么等到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我们已经有生产能力了,别人就卡也卡不住了。”潘建伟说,“所以从原创性的源头起就开始做高质量、前瞻性的创新,对产业尤其是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方面被卡脖子的问题。”
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总书记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告诉记者,南航作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始终以航空报国、服务国防为己任,主动作为,分层分类加速布局一批有组织的前瞻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等创新项目,勇当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总书记高度重视材料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告诉记者,这次疫情防控,被“卡脖子”的一块就是疫苗的玻璃管,这个玻璃管原先是小众产品,基本依靠国外进口,中国现在这么大的量,压力自然非常大,现在我们把玻璃管做出来了,是真正在原材料上解决了难题。
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
“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恭义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第一次热烈的鼓掌。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听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很兴奋,“院士们应景性和站台性的任务和工作太多了,非常影响安心做研究、培养人才。科技评审如果没有院士就显得级别不够高,开会如果没有院士参加就好像不够规格,这是不大好的理念。”
“总书记这番话说得很实在、很直白,说到了我们心坎上。一方面让科技工作者自律,把时间放在钻研技术上。另一方面也要求管理者为科技人员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不要让他们花过多精力去招待客人;对不擅长应酬的专家要多些包容,保证他们的时间精力和兴趣集中在钻研专业技术上。”徐恭义说,“全场掌声热烈说明很多院士专家都有这种想法,他们更愿意坐在会议室讨论技术问题,比较排斥谈论问题后再去陪同应酬。”
“总书记这番讲话对教育界来说也是很好的导向,要真正让学术回归学术。”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说,“有时候学生也被迫参与一些应酬活动,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会使他们丧失对学术界的信任,在他们心中埋下世故、利己、钻营的不良种子。”
“总书记提出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同时强调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一下子就抓住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害。”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对此深表认同,“科技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分类评价导向,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特色,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
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郭雷看来,在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具体的抓手。他建议,减少评奖的频次和数量,国家奖励要奖给那些真正做出实质性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同时,在科技评价中还存在外行评价内行的现象,未来在完善评价体系时,要加强同行评议,特别是小同行评议,真正让懂的人来评价,避免外行由于不熟悉研究工作只好数文章数量。”王赤说,我们还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价专家队伍,只有有了伯乐才能选出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