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校训
校园风光

师范教育的百年实践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7日 15:28    点击:[]

2021-06-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师范教育实践根据不同时期肩负的使命逐步展开。在革命年代,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苏区和根据地急需的师资和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沿着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人民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人民教师。今天,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教育、关心教师,要重视和支持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从苏区肇始的新民主主义师范教育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全面、体系化的师范教育实践,从三级师范院校构建起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到建设开放、专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再到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与制度,百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师范教育视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始终把培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作为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

  初·探索

  培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教员

  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洋溪村,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的刘氏宗祠不仅不起眼,还略显陈旧。但这座南方常见的、始建于1845年的建筑却是苏区师范教育的留痕。1932年10月,中央列宁师范学校在此成立,这是革命根据地时期苏区最著名的师范学校。

  从中央苏区的列宁师范学校到陕甘宁边区的鲁迅师范学校,以及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的教员训练班、教育干部训练班……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师范教育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这一时期的师范教育在艰苦卓绝的内外环境中不断向前探索。

  当时,各革命根据地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文盲率非常高。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副教授曾维才介绍,据记载,闽西苏维埃政府曾明确地指出开展普及教育的重要意义——乡苏政府主席不能看公文、书报、信件,乡苏政权就要落到秘书之手;一般群众不能看标语、传单、布告,不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识字,就必然影响政治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

  面对国民党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围剿”和文化教育“围剿”,各地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教育,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工农教育、军队教育等。云南大学教授崔运武评价,“这是在一种毫无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进行一次大面积、全方位的以普及教育为形式的革命教育”。

  与蓬勃而起的教育需求相对应,师资紧缺成了苏区教育发展的一大掣肘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苏区决定发展师范教育,大力培养工农群众自己的红色教员。1934年,《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规定,建立“短期的教员训练班”“列宁师范学校”“教员训练班”和“高等列宁师范”等四种师范学校。

  1935年11月7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教育部长的徐特立,来到陕甘晋省委驻地瓦窑堡的列宁小学听课。在这所当地唯一的学校里,这位长征队伍中年龄最长、时年58岁的教育家,穿一身破棉袄,腰间扎一根绳子,静静地坐在同样破衣烂衫的小学生中间,年轻的学校教员王志匀还以为他是部队的马夫。

  “共产党没有带红军来此建立政府之前,这儿可以说是一块文化荒漠。”“教员的质量是一个严重问题,有些地方连差的教员也找不到。”徐特立建议,创办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发展教育。

  1937年,在延安二道街,鲁迅师范学校成立,王志匀任校长。这是边区以培养文化教育工作干部和小学师资为宗旨的第一所新型中等师范学校。

  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教育政策是“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据统计,1936年以前,陕甘宁边区没有一所师范学校,全边区只有小学120所,学生2000多人。在鲁迅师范学校建立后,随着师资培养工作的展开,全边区的小学增加到733所,学生15300多人。1939年至1942年,随着边区更多师范学校的开办,全边区的小学发展到1314所、学生43600多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现实斗争服务……回望整个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曾表示,这“完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取得胜利,老解放区师范教育在制度化、正规化等方面不断提高,新解放区师范教育得到接管与改造,解放区教育呈现出新型正规化的特点。”崔运武说。

  续·发展

  培养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人民教师

  新中国成立初期,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员荀渊表示,当时全国人口5.4亿人,文盲率高达80%,小学实际入学率不到2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只有11.7万人。

  “全国师范教育和新中国教育建设的实际需要极不适应。”“中等师范学校的分布情况是老区多新区少,初等教育师资缺的更多……”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会议提出,五年内全国至少需要增加中等学校教师13万人,至少需要增加小学教师100万人……并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必须是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同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稳定和发展中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的社论文章,提出了“要为培养百万人民教师而奋斗”的目标。

  除了利用短平快的培训满足教育发展对师资的巨大需求外,如何办好正规的师范教育、树立师范教育必要的标准是更大挑战。

  1951年的会议为师范教育指明了方向——调整、整顿和发展各级师范学校。第二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进一步对全国各区域师范院校设置、人才培养层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随着两次院系调整的完成,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培训培养分离、独立而完整的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借鉴苏联模式,是一种师范院校独立定向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路径,其核心是师范院校公有公办、师范生公费制与毕业生定向分配制。”荀渊表示,这一体系快速且大规模地培养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满足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需求,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的另一大优势,是明确了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与培养任务,使得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始终以教师的培养为主要工作任务。

  “师范院校独立设置、定向培养教师,是这一时期师范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也确保了师范院校专注于教师的培养,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现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荀渊说。

  这一时期,加强政治思想领导、突出师德建设,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也受到格外重视。

  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强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培养师资,使全国教师都要逐渐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5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师范学校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教师。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1980年6月,第四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30年师范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师范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国师范教育的任务是“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建立一个健全的师范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各类中等、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合格师资的巩固基地”,以“尽快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都保持了三级师范院校独立设置、定向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体系,为改革开放后快速补充师资、实现“两基”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系统规范的师范教育,广大毕业生普遍树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拥有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志向,吃苦耐劳,甘为人梯,默默奉献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说。

  再·调整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1997年,全国师范学校在校生总数为91万多人,普通高等师范学校的在校生总数为64.52万人……高校扩招后,到2008年,全国师范类学生在校生总数达到250.84万人之多。

  在师范专业招生数不断扩大的同时,师范教育体系也迎来了一次大的调整,逐步从封闭、独立的三级体系走向了多元、开放的新格局。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其他高等院校也要积极承担培养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的任务”,这开启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定向走向灵活、开放的进程。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随后《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家教育政策文本中,师范教育从此由强调职前培养转向了关注教师终身发展。

  ……

  从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在调整变化中不断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围绕经济、文化和科技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被各国视为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同时,教师教育的高等教育化、综合化、专业化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层次,这一时期,在满足师资数量增长需求的情况下,我国教师教育开始尝试向更高的教育层次迈进,积极开展硕士、博士层次的师资培养。

  这一时期,政策开始引导、鼓励部分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客观来说,这有利于教师教育学术水平与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也有利于竞争性师资培养市场的形成以及在大学系统内形成更为完善的教师专业教育模式。”荀渊说。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刘长海表示,优教须有优师。

  为此,我国的师范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展系统扎实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全面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制度,明确教师资质要求,严格把控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关口……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任。”刘长海说。

  新·征程

  培养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燕学敏分析,与长期以来供小于求的数量短板不同,当前我国师资培养整体上已大大满足了需求。新时期,师范教育的重心转向了内涵建设。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站在新百年新征程的起点,这正是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确定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乡村学校和教学点补充了95万名中小学教师。这些教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数量最多、学历最高、待遇保障最为齐全的新一代乡村教师。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教师教育五项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任务,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

  百年风雨路,扬帆新征程。回望近百年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党和国家始终把师范教育视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师范教育始终将培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作为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广大教师:“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新时代,新使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着力于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与制度,实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培养一大批忠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

 

上一条:一堂精彩的红色筑梦大课

下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闭